淄博兴农网首页>>淄博市气象局2006年“全国科普日”气象科普专题
淄博市气象局2006年“全国科普日”气象科普专题

疾病追着节气走

一年之中,节气的更替反映气候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也有不同的反映。

立春前后,是生物激素变化最旺盛的时期,人们过敏性疾病增多,皮肤容易发痒或出现湿疹,鼻炎患者鼻炎加重;人体血液循环旺盛,易于上火,血压升高,痔疮患者容易发生出血。

谷雨到端阳节是阳气越来越旺盛时期,人体头、胸部血流上冲,不少人会出现心悸、眩晕等症状。

小满、芒种到夏至期间,多是梅雨季节,干燥性皮肤病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湿性皮肤病和风湿热、久治不愈的神经病患者的病情多数加重。

小暑、大暑到处暑,气候转热,腹泻和痢疾肠胃病等增多,有的人因炎热而中暑。

白露到秋分期间,早晚温差变化大,易引起鼻炎及哮喘。秋季,鼻炎往往会转为哮喘病状。

寒露、霜降到立冬期间气候逐渐下降,哮喘会越来越重、慢性扁桃腺患者易引起咽痛,痔疮患者也较前加重。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会冻伤。接近立春时瘙痒症状又会加重。    ( 姜冬梅)

 

空气湿度与体感温度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会与我们自身实际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体感温度是指人感觉到冷热的温度感觉,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人体皮肤温度与气温之差。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还会因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着装颜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在气温 30 ℃ 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 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     (张洪英 )

 

 

秋冬季节怎样保暖保健

俗话说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一场场秋雨的降临,天气变得越来越凉了,用不了多少天,冬天就要到了。天寒加衣,天冷穿暖,这是生活常识,但是怎样穿戴才科学、才有利于健康呢?

首先要“冻”。俗话说:“春捂秋冻”,就是说秋天要根据气温情况尽可能少穿衣服,使身体逐步适应寒冷空气的刺激,以便提高肌体的抗寒能力,为顺利地渡过冬天打好基础。其次,要科学地调节室内温度。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个家庭都有取暖设施,冬天室内温度都比较高,尤其是城市的集中供暖小区,许多家庭的室内温度都在摄氏 20度以上,可谓温暖如春。可是,这样的条件在寒潮袭来的时侯很容易引起感冒。为什么?就因为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从摄氏20多度的环境一下子走到零下10几度的环境,人体难以适应这样剧烈的温度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在保暖的前提下,尽量调低室内温度,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室内外温差,从而降低患感冒的可能性;第三,如果你的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出门后在门口稍待一会儿,然后再信步走到外面,这样的话,你又进一步地减少了患感冒的可能性。

愿你在健康快乐中渡过每一个秋冬!             (市人影办   张启良 )

 

是谁在操纵台风和飓风的移动方向?

台风和飓风是性质相同的热带气旋,台风是产生在西太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形成于东太平洋或大西洋上的热带气旋,气旋中心平均风力都在 12级或以上,只是习惯叫法不同。台风和飓风的行进方向决定于内力、外力两种力的综合影响。

台风的内力是台风本身所产生的力。因为台风本身是一团以反时针方向旋转着的空气,在旋转时,空气质点的移动方向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向。这种偏向往往是台风向高纬度的一侧比向赤道的一侧来得大;就整个台风来说,产生了一个向高纬度的力,这就是内力。就是这个力,在北半球促使台风向北移动。

台风的移动路线除受本身内力影响外,还要受到周围大气环流的影响。一般而言,导引气流明显时,台风的行径较规则,否则台风的行径较富变化。在北太平洋西部生成的台风,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环流所导引,因此在太平洋上多以偏西路径移动,但到达台湾或菲律宾附近时,已在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边缘,故路径变化多端,有继续向西前进的,有转向东北方向前进的,也有在原地停留或打转者。此时,如果副热带高气压西伸并加强,台风路径就在中国大陆偏南地区向西行进;如果副热带高气压在台风北方东退或断裂,台风就可能在高压的西缘或裂口处转向北行,当其绕到高气压西北边缘后,在西南风影响下,就向东北方向前进。

总的来说,台风和飓风的路径往往形成抛物线形。它产生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内力和外力的共同影响下先是自东向西或西北运动,而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市气象局 董庆岳)

 

水资源的危机

众所周知,地球是被很大面积水覆盖的星球。在总面积为五亿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上,有三亿六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海洋,约占地球表面 71%,仅仅剩下约29%是陆地面积。

有关资料显示,在地球上,现已得知的水量,绝大部分贮藏在海洋里,约有 130多万亿立方米,仅有百分之几分布在陆地表面和地表底下。

缺水也许并不算可怕,最可怕的是看着大量的淡水被污染而无动于衷或无所适从。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 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约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受到污染。现在,水污染已经同旱灾、洪灾并列,被称为第三种水灾。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表明,我国的河流、河段已有近四分之一因污染不能满足灌溉用水的要求(按我国最低一类的水质要求检测)。全国湖泊约有 75%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1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日趋恶化,在118座接受调查的大城市中,97%的城市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严重污染;我国近海海域受到严重陆源污染,赤潮的爆发频率不断增加。

水污染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这些污染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是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带人一些病原微生物。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防雷中心    张秀青)

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多年来,人们习惯上认为锻炼身体以早晨为最佳,其次是黄昏,因为那时的空气最新鲜。但是由于城市空气污染的缘故,最佳锻炼时间也发生了变化。
     研究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空气污染每天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为日出前,一个为傍晚。特别是冬季,早晨和傍晚在冷高压的影响下往往会有气温逆增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对流近乎停止。因此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停留在下层呼吸带。在工业集中或高楼林立的居民区及汽车飞驰而过的道路两旁,这种现象尤为典型。这时,有害气体要高出正常情况下的 2—3 倍。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分钟呼吸 16—20 次,一天吸入空气约 10 多立方米。而锻炼时,由于代谢的需要,吸入的空气往往是正常状态下的 2—3 倍。所以锻炼时环境与时间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时间的空气最洁净?实验研究证明,每天上午 10 点与下午 3 点左右为两个相对最佳期。故提醒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一段大好时光。因为这时锻炼不但会使您紧张之余得到松弛,您还能呼吸到高质量的新鲜空气。
     由于每个人生活、工作的环境空气质量不同,因此在户外锻炼时还要注意大气污染指数的变化。如果一段时间内或某一地段里大气污染指数过高,就应该调整锻炼地点。       (淄博市气象局   李淑玲)

何谓专业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向各级政府及时提供各类气象信息,以满足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气象决策服务。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和 “12121”自动答询系统等,向广大公众提供各种气象信息,也是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又叫公众气象服务。

  此外,气象部门还根据各个行业的具体需求,制作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气象信息(资料)产品,利用电话、传真、计算机终端等方式提供给用户,并通过低偿服务,弥补事业费的不足。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象部门广为开展的专业性气象服务,也称专业气象有偿服务。目前,这项服务已涉及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电力、保险、安全防火等各行各业,服务水平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并已成为气象工作的主体业务之一,从业人员数已与常规业务不相上下,社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淄博市气象局   姜冬梅)

了解雷暴知识 增强防雷意识

  雷暴是伴有雷电现象的中小尺度对流性天气系统。出现时必有强烈的积雨云活动。因此往往有阵雨、龙卷、冰雹、大风等伴生。
   雷暴是由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引起闪电、雷鸣现象的局地风暴。由水蒸气激烈上升形成的积雨云中,凝结有巨大数量的小水滴和冰晶,它们之间的高速碰撞使云体带上电荷。带不同正负电荷的云体相遇,便产生火花放电现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带电粒子流在云中高速运动,使空中气温猛升,气体膨胀,放电后又急速冷却收缩,一涨一缩激荡空气发出巨大声响,这就是我们听到的雷声。雷声和闪电在高空同时出现,由于光速比声速快,所以一般都是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雷暴的水平范围为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伸向高空的高度可达 8—15 千米;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通常伴有阵雨、大风,有时也伴有冰雹或龙卷风。
   闪电的颜色以白色最为常见,也有红色和绿色的;形状以树枝状居多,也有珍珠状和火箭状的。有一种球状闪电,小如核桃,大如排球,从空中落下后发出红色、黄色、黑色或银灰色光芒,在低空飘荡,类似鬼魂,还能钻入门窗;有时转悠一阵又腾飞别处,有时会炸裂房屋引起火灾。
   全球从南纬 60‘ 到北纬 80' 都有雷暴活动,热带最多,温带地区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并在春夏最多;另外,从雷暴的分布来看,陆地多于海洋,陆地雷暴多出现在午后,海洋中多发生在暖海流水域上空,并在夜间居多。我国沿海雷暴以海南岛最多,平均每年出现 100 多天。
   雷暴的能量很大,千分之几到十分之几秒的雷电放出的电能,可达到数十亿到上千亿瓦特,温度为 1 万~ 2 万 ℃ 。

    雷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杀伤力,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雷雨季节即将来临,连续不断的雷电天气使这种危险近在咫尺。因此,了解雷暴相关知识,对增强防雷意识,强化防雷措施十分有利。

                              (淄博市气象局   周龙海)
买楼千万要看“防雷合格证”

  看楼买房,精明的你可能会注意朝向、采光和通风等,但你懂得向开发商索看《防雷设施合格证书》吗?我市的新建建筑物,仍存在着防雷设施不规范的现象,一批防雷设施不合格的商品房已经流入市场。在此,防雷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购房时,千万别漏看这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内的高层建筑物增多,现代化的通信、计算机等抗干扰能力较弱的现代化设备越来越普及,现代家庭内的不少电器会 “ 引雷入室 ” ,轻则击坏电器,重则危及人命。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市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11人;因雷电击毁设备、引起爆炸的个案约有70多起;居民家中的电脑、电视、电话被雷电击坏的个案更无法计算在内,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雷灾大于火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淄博市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办法》业经淄博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 2001年11月21通过,自2002年2月1晶起正式施行。本办法明确规定,新建建筑物,未经当地防雷减灾机构审核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工程竣工后,由气象主管机构对防雷工程进行验收,合格的,出具合格证书,未取得合格证书的,建设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规范的管理下,大部分开发商已按要求进行建设,但仍有个别的房地产开发商不规范的操作,致使新的建筑楼房从起始防雷设施就不完善,留下无法弥补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防雷中心教你们几招检查商品房的防雷能力:     
    ● 查看住宅楼顶是否有安全的防雷设施,即避雷针或避雷带。
    ● 检查配电箱是否已安装电涌保护器,这是家电防雷击的重要保护措施。
    ● 检查住宅内的电源插座部分是否有安全接地线。
    ● 高层住宅的外墙大型金属门、窗等金属结构是否采取安全接地措施。

  ● 最重要的一条是索看防雷设施合格证书。
    ● 如果不能判断该住宅是否安全时,可以请防雷专家帮助。

                                    (淄博市气象局   张秀青)


家用电脑与气象条件 ? 

   作为高科技产品的电脑,对使用环境是有一定要求的。在诸多环境因素中,气象因素对家用电脑的影响最为明显。  
   一是温度。家用电脑的温度适宜范围较广,一般在 0℃ 至 30℃ 均可正常工作。但由于电脑长时间工作会产生热量,机内温度会上升,所以家用电脑的使用时间应以 4 小时以内为宜,超过 4 小时,中间应关机休息片刻,从而避免因热量难以散发造成的半导体材料老化、电路短路等故障。同样的原因,电脑应避免直接受阳光照射或空调口的热气喷射,也不要太靠近暖气片、取暖器等热源。  
   二是湿度。电脑对空气湿度的要求相对较高,最佳范围是 40 %至 70 %。湿度过大,会使电脑元件的接触性变差,甚至被腐蚀,电脑也就容易出现硬件方面的故障。所以在雨季,应采取放置干燥剂和及时关闭门窗的方法以降低房内湿度。另一方面,如果房间湿度过低,又不利于机器内部随机动态存贮器关机后存贮电量的释放,也容易产生静电。所以冬季在房间边取暖边使用电脑时,应注意增加房间湿度,例如使用加湿器或洒水增湿等等。为了避免因空气干燥引起的静电,有电脑的房间最好铺上防静电地毯 ( 在地毯的编织过程中加入细金属丝 ) 。  
   三是风和雷电。电脑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如果房间里能保持每秒 1 米左右的风速,那么对机器的散热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在温、湿等气象条件适宜的前提下,房间门窗应保持空气对流,但一定要保证灰尘不能随风而入。遇到雷电交加的恶劣天气,最好不要使用家用电脑。因为电脑不仅 “ 害怕 ” 雷击,甚至对雷电释放的感应电也无抵抗能力,常常因为感应电的破坏,电脑元件出现了不易查找的故障。所以,电脑用户不仅要有建筑物避雷装置的保护,最好再专门为电脑配上一个可防大气感应电的消雷器。                                                    (淄博市气象局   张兵)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近些年来 ,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 经济快速发展 , 用水结构改变 , 许多地方水资源短缺 , 甚至出现生产和生活用水困难等日益严峻的问题。由于自然降水变率大,分布不均,不少地区旱灾连年发生,我国成为全球水资源匮泛地区之一,还是全球四大雹灾频发地区之一。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减轻自然灾害的途径。人工影响天气就是通过人为地影响局部天气过程来开发云水资源,减轻干旱和雹灾。

  人工影响天气这项工作是涉及多科学、多部门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自然云降水,降雹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人工影响天气是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大气科学对云与降水自然过程从被动认识到主动影响的方向性发展,随着中小尺度气象学、大气探测和遥感及云与降水等大气科学分支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交叉渗透,现代人工影响天气在理论基础、外场试验,探测技术、催化技术、数值模拟及作业效果的物理和统计的评价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

  人工影响天气以防灾减灾为宗旨 , 以农业服务为重点。这一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针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 , 我国正在逐步加强试验研究 , 抓紧法规化 , 规范化建设。 1999 年 10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002 年 4 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并全面实施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以及中国气象局发布的 《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范》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使这项工作健康发展,加速科学化、法规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淄博市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自 1997 年成立以来, 我市共设有防雹、增雨作业高炮 47门,火箭4部。设47个炮点,10个火箭点。这些炮(箭)点大多布设在冰雹路程和增雨受益区的上游,形成了较为可靠的防雹、增雨火力网,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减轻干旱,冰雹危害等,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人工增雨(雪)、消雨,人工防雹作业。共减少经济损失10.5亿元,增加降水4.1亿立方米, 为保障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改善 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淄博市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冬季早晨为何多雾?

 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造成飞机停飞、火车误点、交通事故等多种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冬季早晨为何多雾呢?气象专家发现,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有一定限度,达到最大限度时便会饱和。气温愈高,空气容纳的水汽愈多。如果水汽多于容纳限度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这主要是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造成的。白天温度一般比较高,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容纳的水汽就会相应减少,特别在冬天,夜间漫长,晴天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比夏天更迅速,接近地面的温度下降更显著,这就便得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凝结成小水滴,并且浮在近地层的空气中,当小水滴越积越多,障碍了人们的视线,便是人所共知的雾。所以,冬天的早晨常常有雾。

                                     (淄博市气象局  刘艳丽)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大气各种时间长度的冷与暖或干与湿变化。冷与暖或者干与湿相互交替组成了不同的变化周期。气候变化就是这样一种比较复杂而且是周而复始地准周期变化。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的显著变暖。从 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大约 0.6 ℃,增暖速率为 0.5 ℃/ 100 年。

  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热门话题。但地球上人口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不仅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还将危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到气候的冷暖与干湿,而且对生态环境、经济贸易仍至国际政治关系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环境与经济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气候变化。可以说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是迄今人类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主持制定的世界气候影响计划提出了气候对人类影响的十个研究方向: 1. 人类的健康和工作能力; 2. 住房建筑和新住宅区; 3. 各类农业; 4. 水资源开发和管理; 5. 林业资源; 6. 渔业和海洋资源; 7. 能源的生产和消费; 8. 工商业活动; 9. 交通和运输; 10. 各种公共服务。其中,由于气侯变化而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农业和粮食的供给、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变化、淡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问题最受关注。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气候变化 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反过来又影响到气候变化。因此,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 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的复杂过程,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有关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 科的科学家、管理人员以及政府官员的共同参与。气候与环境问题无国界,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采取步调一致 的行动,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才能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淄博市气象局    刘榕 )

 

 

     

 

 
 
   
相关内容
 
 
1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Bit颜色、Netscape6.0或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淄博兴农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