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本地概况
建置区划
自然条件
经济状况
文化事业
 
<%if request("mark")=1 or request("mark")="" then%>
现在位置>>建置区划
淄 博 概 况__建置区划

newpic【境域】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56′~37°18′,东经117°32′~118°31′之间,地处鲁中,南依沂蒙山区,北临华北平原,东接潍坊,西与省会济南接壤。市域形态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7公里。地理适中,交通发达,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淄博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迭宕,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达;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淄博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全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2%、29.9%和28.1%。淄博地处暖温带,年平均降水量为640.5毫米,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12.3℃~13.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2.6~2832.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80~220天。全市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3.79%。其中市区面积2961平方公里。

【沿革】淄博地区历史悠久。据境内发现的与"北京猿人"属同时期的"沂源猿人"化石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灭商,封姜太公于营丘,建齐国。数千年来,淄博地区属郡、属国、属州、属府、属道,历代迭次交易,没有形成统一的地行政建置。1959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合并组建淄博专区,淄博市改为专区市。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分设,恢复为省辖市。市级机关由博山迁到张店。

【区划】1945年淄博特区辖淄川、博山两县和博山市。1948年辖淄川、博山两县,张店、周村两市和博城、黑山、原山原山三区。1949年淄博工矿特区辖淄川、博山两县,张店、周村、博山三市。1950年淄博专区辖博山、淄川、桓台、临淄、长山、邹平、章丘、章历八县,原张店、周村、博山三市撤销,分别并入桓台、长山、博山三县。同年11月,专区内又设立淄博、张周两市。1953年淄博工矿特区辖区淄川、博山两县,淄博、张周两市,桓台、临淄、长山、邹平、章丘、章历六县划出。1955年省辖淄博市辖博山、张店、周村、洪山、昆仑、黑山、杨寨七个区。1956年将黑山、昆仑、杨寨三区撤销,黑山并入博山,昆仑、杨寨合并组建淄川区。1958年洪山区撤销,并入淄川区,全市辖博山、淄川、张店、周村四区。1970年1月昌潍专区的临淄县划归淄博市,改称临淄区。1983年10月,惠民专区的桓台县划归淄博市。1990年1月,临沂专区的沂源县和惠民专区的高青县划入淄博市。2000年底,全市辖张店、博山、淄川、周村、临淄5个区和桓台、高青、沂源3个县,共有89个镇、17个乡、18个街道办事处、252个居委会和3255个村委会。

【人口】] 截至2000年底,全市总人口4079874人,比上年增加22634人,其中男性2057453人,女性2022421人,性别比为101.7;非农业人口1745307人,比上年增加1908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2.78%。农业人口2334567人,比上年增加354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7.22%。市外迁入人口31622人,迁出市外人口28335人,人口净迁入3287人。全年出生46171人,其中:男性23731人,女性22440人,出生性别比为105.8。人口出生率为11.35‰。全年死亡28180人,死亡率为6.93‰。人口自然增长1799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2‰。

【民族】] 1998年底,全市有少数民族31个,2万余人,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傈、佤、畲、拉枯、水、东乡、纳西、土、达斡尔、 布朗、锡柏、普米和独龙族。其中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为回族,千人以上或接近千人的少数民族为满族、蒙古族,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朝鲜族、彝族,其他25个少数民族都在百人以下。


·相关内容1
·相关内容2
·相关内容3
短信推荐【山东兴农网】
<% end if %> <%if request("mark")=2 then%>
现在位置>>自然条件
自 然 条 件

【综述】淄博市位于鲁中腹地。东与潍坊市的青州市、临朐县连接,西与济南市的章丘市,北与滨州地区的滨州市、惠民县、博兴县及东营市的广饶县接壤,南和临沂市的蒙阴县、沂水县及泰安市的新泰市相邻,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淄博处于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较为复杂,是一个多山、多丘陵,有平原也有盆地的地区。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区,北部为平原区。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一个南部为封闭高地,东西两翼迭岩耸立,中部低陷并向北倾伏的箕状盆地,地质上称为“淄博向斜”。全市辖张店、淄川、博山、临淄、周村5区及桓台、高青、沂源3县,20个乡,88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3249个村委会。淄博地处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多山、多丘陵,有平原,也有盆地的地区。由于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淄博为一个南端为封闭高地,东西两翼迭岩耸立,中部低陷并向北倾伏的箕状盆地。南部为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2%,中部为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29.9%,北部为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28.1%。南部最高点鲁山海拔1108.3米,北部平原最低点海拔仅5米。地势南高北低,落差千余米。

【地质】淄博向斜盆地在地质结构上属华北地台鲁西台北斜鲁中降断区之北缘,为一向斜构造,称“淄博向斜”。基底是22亿年关固结的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盖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岩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地层。全市构造特征是,褶皱平缓舒展而不甚发育,除较高一级的淄博向斜外,其它系与淄博向斜相伴生的次级小型褶皱;区内断层构造较为发育,尤以张性正断层为甚,纵横切割。淄博地区岩浆岩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特点,主要有:金岭闪长岩杂岩体、昆仑辉长岩体、太河岩体、白云山岩体等。

【山脉】淄博南部为山地。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1座,海拔800-1000 米的中山17座,海拔500-800米的低山300余座。鲁中位于博山区与沂源县交界处,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108.3米,为省内第四高山,山体系砂石构成。原山位于博山区境西部,俗称禹王山主峰海拔798米,山势回环,绵亘100余公里,形成博山附近各山岭。岳阳山是博山与淄川的界山,长10余公里,山峰99座,向有99顶岳阳山之说。主峰海拔811米,上有望月台。鹿角山,位于博山东南部,系青石山,远看如鹿角,主峰海拔843米。马鞍山,位于淄川,海拔615.6米,峭崖陡壁。远望似马鞍,故名。1942年,在此发生过著名的马鞍山战斗。毫山,位于沂源县,海拔676米,山体由花岗岩、变质岩、砂岩构成,山势呈南北走向,山峰陡峻。艾山,位于沂源县,有9个山头,又称九顶艾山,主峰海拔551米。周朝鲁国曾在此山附近设艾邑。除南部各高山外,北部平原崛起的铁山,四宝山也颇有名气。

【河流】境内以鲁山为界,向南流沂河及各支流属淮河水系;向北流的淄河、孝妇河等属小清河水系。黄河:境内高青河段西自邹平入境,东至董家集出境,境内河道长53.2公里。河道主槽宽350-600米。滩槽差3-4米,随冲刷、淤积而变。主槽平均高程高于背河地面,个别地点高出3米以上,成为“地上悬河”。 小清河:自邹平县流入境内高青县,于高城镇东南出境入博兴,境内长46.4公里,河宽30米,深3.5米左右,泄洪能力350m3/秒,排涝能力120m3/秒。淄河:古称淄水,发源于鲁山北麓,流经博山区、淄川区,在临淄区白兔丘村北入广铙县。境内长112. 5公里,流域面积993平方公里,河宽自20米至1000米不等。淄河河床自太河水库至辛店段渗漏严重,素有“淄河十八漏之说”。孝妇河:干流始于博山区神头泉群,其上有岳阳河、白杨河两支流。该河自博山向北流经淄川、张店、周村,经邹平县入桓台,穿过马踏湖在博兴县入小清河。境内长108.6公里,流域面积1441.8平方公里。乌河:源于临淄区南部山丘地带,流经桓台县,入博兴。河长50.5公里,河宽20米至50米不等,流域面积为483平方公里。沂河:该河有徐家庄河、大张河、南岩河、高村河4源,其主源是源于沂源县龙子峪村西南小黑山北麓的徐家庄河(长23.5公里),4源相汇田庄水库。沂河主河道由田庄水库流向东南,后入沂水县。境内长84.6公里,流域面积1451平方公里。河床最宽处800米,最窄处百余米。

【湖泊】境内湖泊有3处。马踏湖位于桓台北部,系小清河水系蓄水湖泊,由马踏湖、锦秋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124.255平方公里,整个湖区南北长13.5公里,东西宽16.5公里。大芦湖位于高青县东北部,东西长约4800米,南北宽约2050主,面积733公顷,平均水深1.2米。艾李湖位于高青县东北部,面积286.6公顷,平均水深1.2米,自80年代始每年从11月至次年4月有天鹅在湖中越冬。

【土壤】全市土壤面积51.74万公顷,共分5个土类。棕壤土类7.04万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13.6%,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肥力不一,适宜油松、赤松、栎等植物生长;褐土土类32.34万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2.5%,主要分布在淄川、博山、沂源等地,为全市主要土壤类型,保水肥能力较强,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砂姜土类3.88万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7.5%,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土层深厚,宜种多种作物;潮土土类8.38万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16.2%,主要分布在高青、桓台县,沂源沿河两岸也有少量分布,易涝;盐土土类0.104万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0.2%,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高青县。

【气候】淄博市处于东部季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内,特点是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2.3-13.1℃之间,7月份为最高,平均气温25.2-26.8℃,1月份为最低,平均气温-2.6-3.9℃。年平均降水量640.5毫米,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全市历年日最大降水量220.9毫米(1979年7月12日出现在沂源),年最大降水量1616.7毫米(1964年出现在沂源)。年平均日照时数2542.6-2832.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180-220天,最短为169天。年平均风速为2.6-3.3米/秒。

【自然灾害】影响淄博市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雷雨、大风、冰雹、霜冻、龙卷风、雷击等,尤以干旱、冰雹、暴雨危害较重。1986—2000年间,全市共出现较大灾害103次,其中旱灾15次,暴雨25次,冰雹32次,霜冻2次,龙卷风7次,台风1次,大风1次,雷击20次。旱灾,近年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达75%。1989年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全市年降水量252.8毫米,为历年的40-46%。1997年6-8月初,全市内出现近年来少见的长时间严重干旱,6-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83.8毫米,较常年偏少183.4毫米,全市农作物总受旱面积309.45万亩,总经济损失达51978.9万元。1998年11月至1999年5月上旬全市平均降水量仅30.4mm,为1952年以来的最低值。这次春季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据各站测定,5月8日,麦田土壤相对湿度最低点出现在博山站,0-10cm土层达到了11%。全市有12座小型水库、170座小塘坝干涸。5.33万公顷小麦受,,重旱面积2万公顷,0.8万公顷基本绝产,其中0.4万公顷枯死。全市小麦因旱减产8万吨。全市1.33万公顷春播作物种延迟。南部山区有0.33万公顷果树因旱不能正常开花或造成落花。全市饮水困难的村庄达165个,影响人口9.8万人,严重缺水人口达3.1万人。暴雨,多发生在夏季。1995年9月2日-3日,博山、沂源南部山区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暴雨,9个乡镇平均降雨越过100毫米,淄河、孝妇河、沂河发生自1966年以来的最大洪峰。1998年7月23日19时至24日凌晨,沂源县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受灾地区:张家坡乡雨量150mm,韩旺乡l00mm,徐家庄乡120mm,岳庄乡70mm。因灾死亡2人,重伤3人,受灾人口21000多人。农田总受灾面积579.3公顷,成灾433.3公顷。冲毁多处塘坝、公路、桥涵、高压线路。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冰雹,多发生在雨季,并伴有雷雨大风。1990年7月9日高青发生百年不遇的冰雹,持续时间达30分钟,风力8级,冰雹最大直径40毫米。1998年4月22日,淄川、博山、周村出现冰雹、雷雨大风灾害,其中淄川、博山灾情较重。4月22日17时10分至20时,淄川区峨庄乡、太河乡遭受暴雨、冰雹袭击,峨庄雨量66.7mm,太河60.3mm,伴有大风,其间先后出现两阵冰雹,峨庄中部11个村较重,冰雹持续30分钟,最大直径50mm。经济损失700余万元。龙卷风,1998年8月4日14时14分至14时34分,桓台县耿桥乡南部、邢家乡东部、起凤镇北部出现龙卷风灾害。共25个村受灾。测站最大风力9级,受灾地区10级以上,测站8月4日降水量48.9mm。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受灾面积1.07万公顷,倒塌房屋750间,损坏供电线路50公里,通讯线路45公里。死亡3人,重伤20人,轻伤30人。伤亡牲畜200余头。倒塌窑厂20处,刮倒电线杆500根,25条线路断电。经济损失8000万元。

【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其中土壤面积5174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率78.47%。全市农业用地4161平方公里,非农业用地827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95平方公里。在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201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523平方公里,果园面积62平方公里。在总土地面积中,山丘、涝洼、平原、荒滩、水面各占45.2%、13.8%、33.2%、6.7%、1.1%;在土壤面积中,主要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分别占13.6%、62.5%、7.5%、16.2%、0.2%。二、生物资源。全市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生物615科、3753种。其中微生物151科、618种;植物156科、1645种;动物308科、1490种。极具价值的种类有食用菌30多种,农作物品种218种,木本植物421种,药材值物778种,饲草植物415种,水生动植物102种,畜禽86个品种,野生动物有240多个品种,病虫及天敌资源2165种。三、水资源。水资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补给原。全市年均降水量为528.1毫米,折合资源量31.36亿立方米,水资源补给总量14.11亿立方米。地下水9.96亿立方米。四、矿产资源。淄博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矿产53种,己探明储量和开发利用的有22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主要有煤、铁、铝矶土、耐火粘土、石灰岩、陶瓷土、重晶石、石类等矿藏和铝、钴、金、银等多种稀有贵重金属。还有大量的赤泥、煤肝石、粉煤灰等再生资源。许多矿种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铝矶土占全省的90%,耐火粘土储量占全省的45.9%,铁矿富矿储量占全省的25%。五、能源资源。淄博市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青油田东西长约6.2公里,南北长约9.3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共发现7套含油层系,含油断块14个,面积10.5平方公里,储量1469万吨。金家油田面积110平方公里,5个含油层总厚度10~28米,固定含油面积22.7平方公里,埋深200~1100米,储量3171万吨。另外还有高青县的花沟气田等。

 



·相关内容1
·相关内容2
·相关内容3
短信推荐【山东兴农网】

<% end if %> <%if request("mark")=3 then%>

现在位置>>经济状况
经 济 状 况

【综述】淄博经济实力雄厚,是国务院批准全国15个较大的市和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之一。1992年跨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各城市中居第28位;1995年,在全国29个国内生产总值过200 亿元的地级以上城市中(不含市辖县),淄博市居15位。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36亿元,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6.3亿元、310.5亿元、169.2亿元。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0.5:57.9:31.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7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3.45亿元。 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26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1元。

【工业】建国前,淄博工业以采矿及生产陶瓷、琉璃、丝绸著称,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建国后,经过近50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淄博已成为全国和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门类有:石油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电力、机电、煤炭、陶瓷、纺织、丝绸、塑料等35个行业。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淄博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特别是80年代以后,淄博市的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1992年开始,淄博连续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 淄博工业实力雄厚,已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现有工业企业16000多个,主要工业门类有石油化工、陶瓷、纺织、丝绸、医药、建材、冶金、机电、塑料、电子等35个,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的企业和产品。近年来,淄博市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规范化公司制企业、上市企业发展迅速,有18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挂牌。实施结构优化战略,对存量资产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组。确立了发展板块经济的总体思路,实施抓大放小,着力于培植22户重点企业集团,提高了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淄博的农业比较发达,已初步建立起城郊型农业的框架,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5%。桓台县建成中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农村基本实现小康,并以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发展步伐。

市场建设日臻完善: 淄博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建设了淄博商厦、淄川服装城、齐鲁化工商城、周村纺织大世界、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张店东方生产资料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商业骨干设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技术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人才市场等随着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不断发育,逐步走向完善,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充分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全国五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淄博市生产陶瓷已有6000年的历史,是中国五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全市年产日用陶瓷4.3亿件,出口2亿件。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园林陶瓷等12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陶瓷产品,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美观、不断创新等特点,受到海内外客户和青睐。淄博陶瓷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得金奖,并成为国家用瓷和高级礼品。近年来淄博市兴起了刻瓷艺术,工艺大师们用金刚钻和小锤在陶瓷制品上进行艺术创作,创作出一件件海内外人士珍藏的工艺精品。琉璃是淄博市的又一传统产品。近年来研制出鸡血红、鸡油黄等名贵釉种。令人叫绝的是这里的内画艺术。古时候用来盛装鼻烟粉末的琉璃壶,被工艺师画制成精巧绝伦的艺术珍品,被国际鼻烟壶学会冠以“山东画派”。

重要的石油化工、铝业生产基地: 坐落在淄博的齐鲁石油化学工业公司,是特大型石化联合企业,原油加工量居中国第二位,使淄博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山东铝业公司、山东新华医药集团等都是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氧化铝、解热药产量均占中国的1/3。

【农业】淄博农业发达,为全省重要粮棉,已初上建立起城郊型农业的框架。1998年全市实有耕地面积20.14万公顷,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9亿元。其中农业50.25亿元,林业1.64亿元,牧业29.65亿元,渔业1.37亿元。全市农村统算,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其中市辖五区和桓台县步入小康区县行列。

【交通邮电】淄博地理位置适中,是山东省铁路、公路交会点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东西有胶济线贯通;南有辛泰线直通鲁中山区与京沪线相接,淄八线连接市区南部;北有淄东线直达胜利油田。这些干线与相连的支线共同组成了以张店为中心的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市内铁路总长588公里,共有大小火车站36个, 铁路密度居全省之首。1998年完成货物发送量1569.78万吨,客运量481.45万人。

【商业贸易】淄博是中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八五"以来先后建起淄川服装城、周村纺织大世界、齐鲁化工商城、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东方生产资料市场等规模大、幅射力强的专业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以及淄博华联商厦、博山色物中心、淄博商厦、北方商厦、临淄人民商场等建筑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

【城建环保】 淄博城市格局独具特色,5个市区各距20公里左右,城乡交错,形成组群,被学术界称为"淄博模式"。1986年淄博作为全国的十二大城市之一出席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召开的"人口与城市未来"国际会议。1990年出席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大城市会议。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综合功能显著提高。

【旅游】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临淄为齐国故都,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被列入保护的重点文物有177处,比较著名的有东周殉马坑、春秋车马馆、齐国故城、孔子闻韶处、蒲松龄故居等。


·相关内容1
·相关内容2
·相关内容3
短信推荐【山东兴农网】

<% end if %> <%if request("mark")=4 then%>

现在位置>>文化事业
文 化 事 业

【历史文化】 淄博具有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四十五万年以前,远古先民沂源猿人已在此繁衍生息。二三万年以前,沂源县境即生活着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现存有张店区浮山驿、临淄区宋家庄、淄川区口头等距今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临淄区桐林、田旺,桓台县小庞,淄川区北沈、磁村,周村区萌水等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新石器时代的淄川巨石文化遗址等等。丰富的原始社会遗址,较系统地反映了淄博地区从原始部落,经母系氏族公社,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进程。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数千年来,淄博地区属郡、属国、属州、属府、属道,历代迭次变易,虽然区内有较完整的县治,但却没有从整体上形成统一的行政区划。1945年8月淄博特区成立,淄博才形成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1948年淄博全境解放,以后区划和名称几经变更,到1953年3月,始定名为淄博市。淄博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1860-1861年间刘德培领导的反清起义,1923年7月中共张店铁路工人支部的建立,1937年底姚仲明、廖容标、马耀南领导的黑铁山起义,1942年11月气壮山河的马鞍山战斗,1947年7月重创国民党军的南麻战斗,1935年5月震动全国的北大井透水惨案,1939年3月的太河惨案等等。淄博人杰地灵,曾孕育出无数煊赫一时、名耀青史的历史人物。其中有春秋战国时代的管仲、晏婴和唐代的房玄龄等经邦治国的政治家,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孙武、孙膑等享誉世界的军事家,邹忌、邹衍等出类拔萃的思想家,有先秦时代的扁鹊、汉代的淳于意等妙手回春的医学家,有南北朝时代的贾思勰、清代的薛凤祚等自然科学家,有晋代的左思、左芬、清代的王渔洋、蒲松龄、赵执信等卓有成就的文学家。

【科技教育】淄博的科技事业基础较好,拥有各类科研机构963家,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今天,淄博市已成为山东省硅酸盐、化工、医药、丝绸、冶金等方面的重要科研基地。淄博是中国首批3个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被国家科委列为中国科技兴市试点市和科技兴市山东试点带城市,被评为中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有6个区县跻身“中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行列。每年都有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嫁接改造传统产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淄博市的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形成了初级、中级、高级系列教育体系。淄博市重视发展现代文化事业,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市。现有各类文化机构近200处,文化馆8个,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处,公共图书馆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地方戏剧汇演等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活跃,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有线电视网已遍布全市;各类学校1700所,有高校2所。

【历史文化】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是齐国的故都。齐国是中国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2680年前,齐国国君齐桓公任用著名的思想家、经济学家管仲为相国,采用他的治国思想,改革经济政策,发展与其它诸侯国的经济交流,短短几十年,齐国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五霸之首”。齐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诗歌、音乐等艺术水准很高。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佳话,反映了齐国音乐的优雅尽美。淄博市的临淄区作为齐国的都城长达638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城市。作为著名的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市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淄,先后发掘出的齐故城遗址、殉马坑、 车马坑等著名的文物古迹,充分展现出齐国昔日的强盛。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国故城,文物古迹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发展、改革、开放是齐文化的精髓。淄博人民具有勤劳、朴实、重情义、守信用的传统美德。齐国发展经济、倡导开放、富民强国的传统,成为今天淄博市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事业不断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淄博历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名相管仲、宴婴,军事家孙武,大文学家左思,西汉名医淳于意,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清朝文学家赵执信、王渔洋等。淄川区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这位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文学家,竭尽毕生的心血收集民间传说,创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具有中国北方农家建筑特色的蒲松龄故居至今保存完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前来参观。

“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兴盛于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拒考证,以淄博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是当时丝绸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今天,淄博市的丝绸产品和轻纺产品仍然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关内容1
·相关内容2
·相关内容3
短信推荐】 【山东兴农网

<% end if %>

 
1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Bit颜色、Netscape6.0或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淄博兴农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